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庞成实习生吴知朋广州报道

  12月27日,广州市印发出台《广州市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构建起以“1”个核心文件和“N”个专项支持政策的金融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其中,多项政策中提及支持南沙金融发展。

  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融工作局局长廖晓生在广州金融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有力有效落实《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提出的金融发展目标任务,更好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和“乘数效应”,充分发挥广州市、南沙区政策叠加效应,南沙正在加紧构建“1+4”金融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体系,旨在提升金融企业的满意度、便利度和获得感,努力做到全覆盖、有特色,确保金融服务实体更加精准有力。

  解读“南沙金融十五条”

  会上,廖晓生重点发布解读了此前发布的“南沙金融十五条”——《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南沙金融十五条”主要从集聚金融机构、鼓励业务创新、服务实体经济、优化营商环境等四个方面提出15条举措,具体有以下方面:

  集聚优质金融资源,助力建设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方面,南沙大幅度提升金融企业落户支持,落户支持从原来政策最高奖励1800万元大幅提升至最高奖励5000万元,叠加今日印发出台的《广州市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金融企业落户南沙将获得最高1亿元支持。南沙还通过经营贡献奖励、提升能级奖励、增资扩股奖励等多措并举鼓励金融企业发展壮大。此外,通过进驻支持,每年安排最高10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在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提供服务的机构,推动保险市场互联互通,加快建设大湾区重大金融平台。

  着眼金融开放创新,打造特色金融功能承载区方面,南沙将用好用足跨境金融开放试点,着力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加快打造全球飞机租赁中心,大力培育一大批金融创新成果,充分发挥金融改革承载地、试验田引领作用。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护航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南沙将通过股权投资支持引导金融活水投向实体企业;通过服务补贴、直接融资扶持、间接融资扶持着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此外,“南沙金融十五条”提出,为加快推动区内企业上市发展,本区后备上市企业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实现上市融资的,给予最高奖励1300万元;对上市企业股权激励给予最高100%地方经济贡献奖励。通过并购重组扶持,对企业并购控股上市挂牌企业或“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最高奖励500万元。

  打造高端金融品牌,构建一流的金融营商环境方面,南沙将通过服务平台扶持,每年最高给予100万元奖励,支持金融领域行业协会、社团组织、民非单位、研究机构,以及高等院校发起设立的金融领域研究院(所、中心)等做大做强,提高金融专业服务水平;通过活动论坛补贴,对金融领域相关企业、专业组织、行业协会主办的有利于南沙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活动,最高给予100万元扶持,塑造南沙金融活动品牌,全方位提升南沙金融的国际吸引力,营造金融交流合作良好氛围。

  发挥多政策叠加“乘数效应”

  广州金融高质量发展“1+N”系列政策中,多个章节单独提到支持南沙金融发展。廖晓生表示,为更好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和“乘数效应”,充分发挥市区政策叠加效应,南沙正在构建“1+4”金融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体系,“1”是南沙金融产业综合性扶持办法,即“南沙金融15条”;“4”是指气候投融资、理财和资管、期货业、金融人才等4个专项政策,各有侧重,力争在推动金融政策试点落地、金融平台建设、金融人才集聚等方面拿出更具竞争力、更具吸引力的扶持措施,助力广州金融高质量发展。

  在专项政策方面,《广州南沙新区促进气候投融资发展若干措施》(简称“气候投融资十条”)已于近期印发实施。“气候投融资十条”是全国首份促进气候投融资发展的专项政策,主要围绕集聚气候要素资源,以及引导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两方面发力:

  一方面,通过落户奖励、项目入库认证费用补贴、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气候标准认证奖励、产品创新及推广奖励、人才技能证书奖励等措施,最高奖励1200万元,营造气候投融资优质发展环境,推动气候机构、项目、创新、人才等要素资源集聚;另一方面,通过发挥气候贷款、ESG债券、气候基金、气候保险等金融工具支持作用,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引导和撬动境内外资金进入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促进气候投融资创新发展,争取在开展全国气候投融资试点中有成效、出经验,助力广州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廖晓生透露,南沙将针对余下三个方向加紧出台专项政策。“理财和资管专项政策”提出支持措施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南沙)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是落实广州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理财和资管中心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期货业专项政策”通过引导和支持期货产业要素集聚南沙,加快建设期货产业园,推动广州建设风险管理中心。“金融人才专项政策”通过全面激发金融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助力打造市区联动的金融人才服务体系。